王桂祿
“青春的歲月 ,我們身不由己,隻因這胸中 ,燃燒的夢想……”相信許巍的這首《完美生活》很多人都聽過或唱過 ,于我而言也是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。
青春如朝日 ,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年華。十年駐外工作生活 ,這段青春那些風景在心底留下了一幅幅永久的記憶照片。提起非洲 ,沒去過的人可能腦海裡的第一感覺往往是:烈日 、沙漠 、貧窮、落後 、戰亂、疾病…… ,非洲大陸占了全球陸地面積的20.4% ,人口約12億 。非洲國家給人的整體感覺是嘈雜無序 、缺乏規劃 、沒有規則 、亂糟糟鬧哄哄的 ,整個國民素質及政府的管理控制能力都比較差 ,基礎設施落後 、建築低矮破舊 、生産技術落後……但這一切的背後卻又充滿生機,從早期的對外援建 ,到後期的經貿合作 ,從中非論壇推動 ,到中非關系步入合作新時期 。在這期間為中國的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發展機遇,企業走出去,帶動了當地的就業 ,也成就了企業的發展。員工随企業走出去 ,開拓了視野,也給了企業帶來了複合型國際人才 。
花開四季 ,雲淡風輕 。青春的故事有很多 ,抑或工作 、抑或學習 、抑或生活 ,然而拿起筆來卻不知從哪裡說起。2008年當我第一次從青島安裝出發 ,踏上安哥拉這片土地後 ,進入眼簾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片滿目瘡痍場景 ,直到在羅安達機場看到接機的同事心中頓生幾分踏實之感,那種感受我想也是後來不少同事朋友第一次來安哥拉 “遠到異國他鄉 ,老鄉見到老鄉,心中亮堂堂” 的切身體會吧 。剩下的日子就是要盡快地适應當地氣候環境、工作要求 、風土人情等等 ,最重要的是還要能在這裡克服長期的思鄉之苦 。
第一次和非洲人打交道,因安哥拉是葡語國家 ,與業主見面交流工作,如果翻譯不在場往往會出現兩個人不知所雲的景象 。沒有辦法 ,隻能在工作之餘記單詞 ,慢慢地從比劃指物跟屬地員工學習葡語單詞。
第一次遇到混凝土工作時 ,需要同事們根據當地材料特性來親自動手做配合比實驗 ,因為非洲物資設備匮乏而帶來的施工條件限制 ,而又不得不想方設法克服困難 ,以保證對工程質量絕對負責 。
第一頓吃雞腿挺好吃 ,但想象一下要是一周天天都吃雞腿 ,或者一個月一直在吃 ,中午吃晚上吃那種感覺 ,就是想對采購員說再也不要買雞腿了吧 ?土豆 、圓蔥 、包菜是長期在非洲工作的華人餐桌上的家常便飯 。
第一次見到春節在項目營地聚餐後 ,想家的同事獨自走到空曠的地方舉着手機搖來晃去,寄希望有個信号能和家人聊聊天說會兒話。
無數次被蚊子 、跳蚤叮咬 ,也沒有人還去顧及有沒有傳染類疾病了,一些同事還因為過敏體質而起大包 ,按時發作奇癢無比 ,以緻後來經常會看到很多人的身上都有一塊塊自己“傷害”過自己的傷疤 。
無數次親身經曆或親眼見到 ,青安人在火車站 、在機場 ,多少次和家人 、和孩子的依依不舍的離别之情 ,在親情與責任間,在淚水與祝福裡體會的都是那麼淋漓盡緻 。
無數次見證青島安裝在安哥拉建設、參與施工的民生工程,不論是開工儀式、竣工儀式還是施工期間的考察,與省長、部長甚至總統見面或者握手也不再是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事情。
也無數次看到青安人在這裡不斷地挑戰與突破 ,不管是從施工合作的企業和承接的項目類型,不管是安哥拉首都還是邊境城市 ,都有我們青安人的足迹,為當地建設了一個個惠及民生的項目 。
路過的青春一陣子 ,卻在記憶裡可能要留存一輩子 。
習總書記曾對青年說:“青年時代 ,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 ,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”。時代呼喚人才 ,偉大的時代更需要揮灑青春和汗水 ,不論什麼行業 ,隻要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,用青春去奮鬥 ,這也是為企添彩、為國争光的的最好诠釋 。
青春不息 ,奮鬥不止,奮鬥的青春最美麗 !歡迎更多的青安人來到非洲 ,讓我們一起擦亮青春的奮鬥底色 ,把夢想彙入時代潮流 ,讓蓬勃青春與努力奮鬥同頻共振 ,志存高遠 ,為青島安裝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,也讓奮鬥的青春色彩更加絢爛!